中国农垦杂志|携手“大院大所” 推进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

作者:发布时间:2025-03-04文章来源:江苏农垦

江苏省黄海农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海农场”)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积极贯彻落实江苏农垦集团公司部署,紧紧围绕“一核引领、双擎驱动”战略目标,主动融入科技型农业企业建设中,推动农业产业振兴,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黄海农场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等大院大所签订科研协议,通过农业产业链建设、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等方面合作,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创体系,实现“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黄海农场高质量发展。

校企合作双向赋能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刘部长,你能给我介绍这台大型收割机的主要特点吗?它每天可以收割多少亩小麦?”在黄海农场中德示范园实习基地里,黄海农场产业办、科技信息部负责人刘天星被学生们紧紧围着,热情地回答着学生们的疑问。来自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近百名大学生走进黄海农场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装备实习活动。

近年来,黄海农场与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拓展合作领域,在成果转化、科学技术攻关、实践基地建设及人才引育等方面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合作,推动黄海农场科技创新,有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共同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在水稻高质量收割、小麦板茬一次性播种作业现场,同学们深入田间地头,学习各类农机具作业参数调整并进行试驾,前往黄海种业、黄海米业加工车间,详细了解种子烘干、储存和稻米仓储、加工包装等知识,5天时间收获满满。

黄海农场以科技攻关为突破口,推动成果转化。科技攻关是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黄海农场针对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南京农业大学科研团队联合开展智能水田搅浆平地一体机科技攻关项目,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瓶颈,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

与此同时,黄海农场积极与高校合作,构建人才引育新生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根据实际需求定制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计划,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与大专院校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知识、技术和人才的自由流动与高效整合。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得以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完善更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促进校企产学研用良性循环。此次高校的学生们到黄海农场开展农业装备实习活动,不仅是校企合作的实践案例,更是对未来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我们将探索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创业平台。”黄海分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顾正芳说。

通过生产实习,学生们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还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大家都表示,这次实习让他们对现代农业机械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学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据了解,黄海农场已经成为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雷肯公司、奥地博田等校企的学生和新员工实践基地。同时也是克拉斯、豪狮等德欧企业,东方红、雷沃欧豹等国内企业先进农机具的试验示范基地。

聚焦产业发展 大力培育研发团队

黄海农场坚持“自主研发、持续改进、集成转化”的发展理念,打造农机科研创新团队,着力培养一支高水平且经验丰富的专业研发团队。2024年,黄海农场迈出突破性的第一步,首次试验种植鲜食玉米500亩。为确保项目全链条高效精准,研发团队针对免耕播种、智能中耕除草施肥、无人机植保飞防以及适期收获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了创新改良与试验示范,成功研发和配套了一系列先进的农机设备,初步实现了鲜食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

“加强农机新技术试验示范是我们科研小组的‘敲门砖’,只要敢想敢干,总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黄海农场农机研发团队李成说。

黄海农场采用具备自主研发专利的智能免耕对行玉米播种机,通过直刀破茬、玉米精量播种、施肥精准控制、漏播报警系统以及气吸式精量穴播盘,精确控制播种深度和间距,确保玉米种子的出苗率和整齐度,出苗率相比传统播种方式提高了15%以上。针对机械式除草装置或深或浅、存在伤苗且铲头堵草等问题,科研团队结合土壤类型、耕种模式、杂草特性等,引进示范智能对行除草机器人,用其精准对行、智能识别定位功能,有效改进了除草铲,高效清除田间杂草不伤玉米苗,除草作业机具伤苗率≤5%。同时,利用先进的仿形技术,将除草深度控制在5厘米内,为土壤松土透气,除草效率高达90%。

“结合产业发展需求,黄海农场农机研发团队进行自主研发,对玉米去雄机采用独特的四连杆机构,结合往复式割刀,配合高架窄轮,实现玉米高质量去雄作业,配置拖拉机前悬挂,实现一机多用。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提升鲜食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通过研发新技术、新品种,加快形成集种植、加工、保鲜、冷藏、销售于一体的鲜食玉米产业链,为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刘天星说。

以科技创新项目为抓手 推进成果集成转化

在2024年10月召开的江苏农垦科技创新大会上,一项项重点科研项目的签约格外引人注目。其中,黄海农场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就联合技术开发“鲜食玉米高质高值加工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成功签约深度合作。

据刘天星介绍,2024年,黄海农场种植的500亩鲜食玉米喜获丰收,亩产量达2500斤左右。围绕农产品种植加工、全程机械化配套改造、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多次调研和研讨,先后立项科技项目4项,预算科研经费达500余万元。其中鲜食玉米高质高值加工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已获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黄海农场将以此次签约为新的契机,充分发挥省农科院科研优势和农场基地资源优势,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深化务实合作,制定鲜食玉米加工产品企业标准及生产工艺流程,开展定时蒸烫结合避光包装与活性物质保留技术和高温短时杀菌增香技术等方面的开发研究。切实发挥省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牵引作用,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提升鲜食玉米品质和口感,扩大黄海响垦臻品品牌影响力,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

2024年,黄海农场在科技创新方面收获颇丰,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申报国家实用专利14项。未来,黄海农场将继续携手大院大所,坚持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实现规模化、品牌化。进一步改进农艺措施,提高种植技术,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植入科技“因子”,不断探索农业科技的新领域、新路径,为黄海农场现代农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中国农垦》2025年第2期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