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牵手”,江苏省农垦集团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等方面携手共进。
全面“进阶”,江苏农垦与南京农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批7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涉及智慧农业应用、绿色循环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物育种合作研发以及“科技小院”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
频频互动,江苏农垦深化与属地政府合作,加强资源共享、示范带动,以互利双赢绘就垦地融合发展新画卷……
一年多来,江苏农垦相继与常州市政府、盐城市政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省环保集团、无锡市政府、南京江北新区、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签署合作协议,不断扩大“朋友圈”,力图在加快形成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的突破。
去年是江苏农垦全面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的第3年,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支持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稻麦丰产提质增效等高效适用技术在生产一线广泛落地应用。下一步,双方将进一步围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开展深层次战略合作。
智慧农业是江苏农垦新一轮战略合作的重点领域。江苏农垦和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承担了“水稻智慧农场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国家重点农业科技项目。这是一个覆盖“产学研用”全链条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将为稻田管理装上“数字”大脑。项目组已在临海农场开展联合试验,以“高精度监测技术构建、数字处方突破、智能装备创制、智慧平台研发、技术模式构建应用”为研究主线,取得了显著进展。项目组还将针对性开展数字稻田与水稻长势监测、水稻主要病害智能监测、水稻生产力与成熟度智能预测等技术研究。这些研究成果的集成应用,将构建起一个以实时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确作业和智慧服务为特征的“智慧+”农业技术体系。
垦地合作的不断深化,为双方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去年年底,江苏省农垦与常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规模种植和一体化全农服务。北斗导航平整土地、无人机施撒肥料……“国家队”的进驻让长期未耕作利用的土地变为良田。去年夏粮收获时,小麦平均亩产约400公斤,其中一块260亩农田亩产突破600公斤,创常州百亩以上连片种植高产纪录。
去年4月,江苏农垦与盐城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细化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科技协同机制、打造宜居宜业环境3大方面13项内容的重点任务,签约科技创新、精深加工、基础设施、联农带农4大类15个垦地合作重大项目。6月,江苏农垦与无锡市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江苏农垦将充分发挥自身人才资源、装备优势,导入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农资供应、仓储物流、品牌运作和市场渠道等优势产业化经营资源,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领域不断深化合作。
人才培养上的合作,为江苏农垦下一步发展“预备”了新鲜的血液。江苏农垦计划在南京农业大学设立“江苏农垦奖学金”,双方将共建人才实习基地,以产业导师、单位实训等形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江苏农垦及所属单位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单位共建研究生工作站7个,同时建立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3个,选送部分在读硕士研究生进入工作站进行“订单式”培养。
精诚合作、彼此支撑、相互赋能的农业全产业链,必将“链接”起江苏农垦成色更足、底色更亮的丰收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