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化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发布时间:2024-11-25文章来源:江苏农垦

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贵阳农投集团)成立于2015年12月,是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农业产业实体化运营的国有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23年,贵阳农投集团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33.72亿元,在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中位列第141位,较2022年跃升127位;在贵州百强企业中位列第33位。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贵阳农投集团“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近年来,贵阳农投集团持续深化改革,推动现代企业建设、产业优化升级,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以“三大创新”推动现代企业建设

(一)坚持改革创新。贵阳农投集团是市政府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立的6家农业企业(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贵州省红枫湖畜禽水产有限公司、清镇市农牧场、贵阳市奶品供应有限公司4家农垦企业和贵阳市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贵阳市蔬菜有限责任公司)农业企业整体划转组建而成,其中4家为国有农场。2018年12月,又将3家企业划入贵阳市粮食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贵阳中药现代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贵州海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公司不断深化改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一是持续推进优化重组。制定公司优化整合总体方案,分阶段推进下属企业优化重组,将下属企业控制在60家以内。通过整合,公司更加聚焦主责主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二是优化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53个党支部完成标准化、数智化达标创建。进一步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规范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推动集团系统董事会建设,31家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企业外部董事总人数达84人,其中23家企业董事数量实现“外大于内”。三是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和末等调整、内部人员流动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采用合资合作等方式弥补市场短板,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坚持治理创新。一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一网总览、一网统管、一网调度、一网监督、一网协同“五网联动”的“数智农投”云平台建设,将信息技术融入企业党的建设、产业发展、生产经营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利用大数据解决产业发展、经营管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打造5个农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其中“智慧农事”系统、智能育苗工厂分别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22年、2023年全国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二是强化风险防范。健全法务、合规、风险、内控“四位一体”合规经营体系,建设“1+1+N”风险防范化解体系,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率先建成全省饲料厂粉尘防爆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率先在全市国有企业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坚持科技创新。集团制定“强科技”工作方案,实施“强科技”行动,理顺科技创新机制,每年投入科技研发经费1.2亿元,获批刺梨、种苗、鳜鱼等6个“科技小院”,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检测机构和实验室强制认证(CMA)实验室等创新平台24个,科技人员达到437人。围绕辣椒、半年出栏的PIC大型白猪、“西伯利亚杂交鲟”等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打造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科研成果。目前集团拥有科研成果147项。

二、以“三产融合”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一)做好“三篇文章”。重点围绕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业、市场流通业“三篇文章”抓产业发展。一是突破现代种业。建成现代化蔬菜育苗体系,改写了过去贵州蔬菜嫁接苗只能从省外购买的历史;建成2个鲟、鲈鱼种繁基地,实现生态鱼自繁自育;建成2个曾祖代种猪繁育场,构建了“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猪”种繁体系。成功收购省内规模最大的水稻制种企业兆丰种业,持续做大种业集团体量,旗下种业集团获批“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国家珍稀濒危种质资源野茄异地保存圃”。二是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主攻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粮油加工,积极推进预制菜、刺梨、调味品等加工,二级农场公司南方乳业荣获“2021—2023年贵州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企业”称号,被中国奶业协会评为2023年乳制品生产企业现代化等级评价5A级企业,去年12月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是贵州省首家挂牌的国有农业企业。三是做活市场流通业。推进“数字农批”建设,完善省内农产品物流体系,搭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服务平台,开展肉类、茶叶等大宗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服务。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获批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入选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百强市场,旗下贵农公司获得2021—2023年全国农产品乡村振兴产销对接优秀助农奖、2023年度贵州省物流行业优秀企业。建设线上惠民生鲜超市,拓展生鲜惠满纷“小时达”业务。

(二)打造“八个全产业链”。围绕从种业到加工业到流通业,谋划了乳业、畜禽、粮油、辣椒、生态渔、预制菜、茶叶、农机“八个全产业链产业”。比如乳业全产业链,从1953年花溪奶牛场到2001年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再到2020年揭牌成立贵州南方乳业有限公司,围绕“种牛繁育+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销售”打造乳业全产业链,7个规模化牧场存栏奶牛3万余头,年产原料奶10万吨,年加工乳制品19万吨,拥有专卖店300余家,推出“山花”“花都牧场”“1953”“山花冰淇淋”等10余个系列80余个产品,每天为全省居民提供200余万份牛奶,预计2024年实现营收20亿元、利润2亿元,是效益最好的一条全产业链。比如畜禽全产业链,下属红枫公司通过深化改革,围绕“种猪+规模化养殖+肉制品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建成8个生猪养殖基地,存栏规模8万头、年出栏商品猪16万头,4个蛋鸡场基地存栏蛋鸡280万羽、年产蛋3万吨。2024年全产业链可实现营收70亿元以上,是体量最大的一条全产业链。比如生态渔业全产业链,2022年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渔业发展工作的部署要求,将原红枫公司的渔业产业和饲料加工业进行资产划拨,组建贵州省现代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建有3个鱼苗繁育场、2个工厂化养殖基地、22个流水池和循环槽养殖基地,实现由传统大水面养殖到现代工厂化养殖模式转变。2024年全产业链可实现营收6亿元,是贵州省最大的现代化生态鱼养殖企业。

(三)培育新兴业态。坚持以高质量统揽全产业链发展,推动“接二连三,二三带一”,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和质量。一是探索惠民生鲜超市新零售。探索“供应链+前置仓+社区生鲜便利店+线上直播+物流城配”的生鲜惠满纷“小时达”业务,将惠民生鲜超市拓展到线上,从供应链产地集采源头入手,对用户日常需求的生鲜、果蔬产品进行精包分拣,通过自有物流每日配送至市内16个前置仓,配合线下生鲜、卤味、米粉等门店,打通了“产、捡、选、配、送”关键环节,价格低于市场价的15%左右。二是拓展农产品进口贸易品类。积极拓展农产品进口贸易,开展肉类、玉米、高粱、原糖等进口贸易。旗下黔康公司获得原糖进口大宗农产品备案资质,成为贵州省首家、全国前30家首批持有该备案资质的企业;2023年肉类进口贸易额达到42亿元,肉类进口规模居贵州省第一、全国前十。三是打通“5034”双报关模式。经泰国农业部推荐,与东南亚皇家庄园超级工厂合作,开展拳王牌榴莲进口贸易,探索采用“5034区内物流货物”监管模式,缩短1—2天通关时长。目前已从泰国、越南进口榴莲10柜、进口额600余万元,预计全年进口热带水果1000柜以上,实现进口额6亿元。

三、以“双连双惠”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连农民、惠农民。创新探索“产业供应链+龙头企业+村集体(村集体经济公司、合作社)+农村混合所有制公司+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户)+基地”的“六位一体”模式,让农民深度参与农业产业发展,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助推全省91个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到60万元不等。共有144个产业项目分布在全省35个县(市、区),2023年带动全省111.4万农民增收47.4亿元,人均增收4255元。

二是连市民、惠市民。建立“基地+批发+零售”三位一体双连双惠、保供稳价模式,在批发和零售端,线下155个惠民生鲜超市覆盖贵阳、贵安103个生活圈,2023年价差让利于民4.5亿。2021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阳农投集团旗下惠民生鲜超市,对“双连双惠”的理念和模式“点赞”。根据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组织的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市民对“菜篮子”工程满意度从2018年的93%提升到2023年的97.14%。在2021—2022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贵阳市总分为91.45分,考核等次优秀,全国排名第4位,为历史最好成绩。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