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 热土新洋——江苏农垦新洋农场70年跨越发展回眸

作者:王月 胡正行 张伟生时间:2022-09-19 16:55:01

  • 这是一方沸腾的热土,这是一片希望的沃野。

    70年的艰苦奋斗、70年的执著追求、70年的团结拼搏、70年的与时俱进,几代新洋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在黄海之滨这方60平方公里的贫瘠土地上创造了文明和财富的神奇,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了最新最美的图景。

    1957年首次获得农垦部“国营农牧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以来,江苏省新洋农场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先进集体”、“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垦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及“江苏省先进企业”、“江苏省文明单位”等省部级以上表彰60多次。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坚持农田基本建设,建成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

    1952年冬,刚刚褪去战火硝烟的数千名拓荒者汇聚到黄海之滨、黄沙河畔的茫茫盐碱荒滩,吹响了创建新洋农场的集结号,隆隆的拖拉机声唤醒了这片沉睡百年的处女地。

    70年来,新洋农场坚持农田基本建设不动摇,把原始的滩涂生态系统有效地改造成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

    一是坚持兴修水利。硬是靠手挖肩挑,累计开挖土方3000余万方,把耕地整治成481条长1000米、宽100米的标准化农田;开挖河渠1500多条,总长度达1668公里,形成了干、支、农、斗渠配套,排灌分开的农田水系,百日无雨能灌溉、日雨200毫米不受涝。

    二是坚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后,在国家惠农财政资金支持下,对路、桥、闸、渠、泵站、仓库等进行了大规模更新改造,2011年成立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后,加大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全面更新改造电灌站、节制闸、防渗渠等农田水利设施,6万亩耕地全部建成高标准的高产稳产田。

    三是坚持植树造林。70年来建成主副林带500多条,林带总长度达600多公里,林木覆盖率达25%,有效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在收获了“青山绿水”良好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金山银山”的可观经济效益,农场林业目前年创利达300万元。

    四是坚持治理盐碱地。通过灌水淋盐、广种绿肥、增施有机肥、水旱轮作、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治理手段,消灭了全部盐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过去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2.59%。

    ——坚持先进设备武装,建成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

    农场初创时期,仅有5台破旧的拖拉机,好几万亩荒地是靠人工发扬“南泥湾精神”开垦出来的。

    1978年,拥有东方红拖拉机达到40台,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为50%,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方法还没彻底改变。1997年开始,农业机械化大步迈进,拥有大型拖拉机100多台,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2%,农业工人陆续向场办工业转移。

    近10年来,投资1亿多元,引进国际先进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和大马力拖拉机等,在垦区率先实现了水稻、大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目前,全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00多台,联合收割机23台,农机总动力2.12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8%以上,2021年,6万亩耕地只需621人(其中管理和科技人员198人、机务人员423人)从事管理和经营。

    ——坚持农技推广改革建成高产高效技术体系。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新洋农场大力开展农业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先后建立起综合治理盐渍化中低产田的系列配套技术、棉花高产省工简化栽培配套技术体系、大小麦机械化高产栽培系列配套技术、麦后稻高产栽培系列配套技术、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系列配套技术、旱整水栽技术等20多项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土地产出率大大提高。农场先后获农业部丰收奖6项、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省农垦科技进步奖50多项。

    新洋农场注重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1979年在全国农垦系统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先后进行了兴办家庭农场、双重承包双重经营、农业公司制、联合体承租、模拟股份制等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2011年11月,农场种植业整体划归新成立的江苏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发挥农垦现代农业大生产的优势,提高了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使得新洋农场农作物单产不断提高。建场之初,小麦、水稻平均单产分别仅有36.8公斤、86.5公斤;上世纪70年代,小麦、水稻平均单产分别为214.4公斤、297公斤;2010年后,小麦、水稻平均单产大幅提升,其中2017年小麦平均单产达到572公斤,2019年水稻平均单产达到723公斤;2020年和2021年,小麦平均单产分别为627公斤、620公斤。2014年、2018年、2020年小麦高产示范田单产分别达到695.8公斤、733.7公斤、807.8公斤,均创江苏省当年小麦单产历史记录。

     

    场域二三产长足发展

    ——发展农场工业,工业体系门类齐全

    新洋的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变强的发展过程。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新洋跳出“围绕农业办工业”的狭小圈子,确立“围绕市场发展工业”经营理念,农场工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农机修理厂、粮棉加工厂的既有基础上,先后创建了造船厂、化工厂、织带厂、屠宰冷冻厂、机械厂、粮食加工厂、轧花厂、电子元件厂、饲料厂、服装厂、汽车修配厂等工业企业,涵盖了化工、机械、电子、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

    新洋人不囿于农场这片天地,从1989年开始,先后在特区深圳、省城南京创办了南洋电子公司和南京美尔姿服装厂。

    ——实施品牌战略,精心打造名牌产品。

    新洋工业在市场经济的摔打中不断地成熟起来,遵循“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理念,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精心打造名牌产品。

    电子元件厂、美尔姿制衣厂、机械厂等企业先后通过了ISO质量体系认证,“美尔姿”牌羽绒服、“塔”牌电子元件、“野牛”牌连杆、“健春”牌面粉、“金鹤”牌挂面等十多个产品20多次荣获省、部优产品称号,几十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尔姿”羽绒服被誉为全国羽绒服行业“四大名旦”“四大家族”之一,荣获近百项荣誉。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穿上美尔姿羽绒服,连声夸赞“美尔姿好!”

    ——发展民营经济,多种经济共同发展。

    2002年,新洋实行国有二三产企业民营化改制,激发了民营经济的投资热情,新洋进入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时期。

    农场先后建起了机械工业园区、轻工产品加工集中区、服装产业园区,形成了机械零件加工、服装产品加工、电子元器件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板块组成的场域工业体系。美尔姿制衣公司民营化改制后产生了裂变效应,近百家服装企业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几十个服装品牌应运而生,年生产销售羽绒服九成品达千万件,成为全国名列前茅的羽绒服衣皮生产销售集散地。

    第三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类服务网点遍布新洋镇区。江苏农垦肿瘤医院以其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质量、良好的服务水平、优美的医疗环境享誉垦区内外,成为新洋农场一张亮丽的名片。2020年该医院正式移交地方。

    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改革成就未来,助力创造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推动了农场经济快速发展,职工收入快速提高。1980年职均年收入比1970年翻了一番还多,这是1979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带来的可喜变化。1990年以来,职均收入以基本上每10年翻两番的速度持续增长,2021年达到86875元。

    1970年前,职工家庭只有床、桌等最简单的家具,手表、自行车是奢侈品。1980年后,85%的职工住进了水卫设备齐全的楼房,人均居住面积达54平方米。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逐步进入职工家庭。同时新洋农场城镇建设开始起步,对城镇布局和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目前形成了东西长3000米、南北宽500米的长条形的“一体两翼”的城镇格局,居民区、商业区、教育区、文化娱乐区、医疗卫生区等为“一体”,场部工业企业逐步向“两翼”的工业区迁移。

    在推进城镇建设中,不断完善道路、绿化带、供电、供水、消防、路灯、广播电视及文体设施等配套建设。为迎接建场70周年,2021年以来,投资近亿元对场部城镇进行了全面整治改造和提升。党群文化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接待中心等全面升级改造;对街道、道路、绿化带、住宅区进行了彻底清理和整治,新建健身场所、停车场和绿地,拓宽道路增建人行道。新洋的环境面貌有了极大的改观,实现了天蓝、地绿、街净、路畅、城靓的整治目标。今日之新洋,楼房林立、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职工、居民安居乐业。

    ——彰显群团活力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新洋人在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文明之果的同时,也培育了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求是、创新、和谐、发展”的企业精神是新洋人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生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2002年,建起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和五环体育场、世纪广场,先后成立了书画协会、摄影协会、棋牌协会、舞蹈协会、健身协会以及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门球队、腰鼓队、舞龙队、舞狮队等众多群众文化团体,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农场先后被全国总工会和文化部授予“职工之家”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成绩显著”等荣誉。

    ——立足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走向深入。

    新洋农场培树“尚善”特色子文化,建成江苏农垦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一条主轴、两大广场、六大平台、六大驿站、八支志愿队伍、八支文艺队伍、十八个协会为抓手,整合资源,实践规划有序、活动开展丰富、文明风尚显著。

    志愿服务是新洋农场文明实践的重要标志,八支队伍在百姓最需要的时候惊艳亮相。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分队,领导带头,队员跟上,从理论讲堂到百姓家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明风尚志愿服务分队,参加义务植树、军民共建、美化家园,奉献他人,引领社会风尚。教育关爱志愿服务分队,同在一片蓝天,共享灿烂阳光。文化惠民志愿服务分队,利用业余时间,精心排练文艺节目,在春节等重要节日举办各类文娱活动,提振精气神,传递正能量。创业科技志愿服务分队,举办家政、农机等技能培训,传播科学知识,指导创业就业。体育健康志愿服务分队,引导群众身体健康,奔向小康。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分队,破解留守、独居、高龄老人居家养老的社会“痛点”。平安法治志愿服务分队,宣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援助,调解民事纠纷,建设平安新洋。

    站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新洋农场公司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推动党建与产业、民生、文化建设等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鼓励激发干部改革创新热情,激发“想为”的动力,提振“敢为”的锐气,推动新洋朝着建设“强优富美兴”现代化农场的目标,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贡献新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