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上的明珠――新洋农场现代化农业发展纪实

作者:江苏农垦集团时间:2007-11-22 09:08:00

  • 新洋农场  胡亚芬

        江苏省国营新洋农场隶属江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黄海之滨的射阳县境内,占地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万亩。总人口8496人,职工3419人,其中劳动关系在农业的职工2528人,是一个集农、工、商、贸、畜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现代化农垦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新洋农场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不断创造着粮食增产、农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奇迹,首批成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级粮种生产繁育基地,也是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和农机标准化试点场,还是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先进机械武装现代农业   近几年,新洋农场重点加快农机更新,提升机械化水平。利用农机更新补贴政策,重点激励和扶持水田动力机械、收获机械和水稻插秧等机械的更新。2006年累计投入350万元,购置各类机械55台套,其中农机补贴总额达到71万元,购入75-120马力大中型拖拉机5台和配套的农机具插秧机45台,各类收获机器5台,机械插秧面积达50%以上。到2006年,新洋农场已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2万千瓦,每百亩拥有农机总动力23.5千瓦,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5%以上。“佳联1075”25台。大中型拖拉机118台机联合收获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各类机引农具507台(套)。运用飞机航喷进行治虫、化除、化调等,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5%以上,高于全国50多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高度的机械化创造了与世界比肩的劳动生产率,目前,新洋农场农业劳均生产粮食38吨,高于15个发达国家人均生产粮食25吨的水平。
       农业机械是改造传统农业的最主要手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69%,其中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科技贡献率在45%以上。近年来,新洋农场重点推广应用了土壤深松、精密播种、秸秆还田、水稻插秧、测土施肥、航化作业等20多类100多项农机新技术,彻底改造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为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先进的农业机械使新洋农场实现了跨区作业,带动了周边农村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一体化发展。近年来,农场在完成场内机械作业任务的同时,抽出机械力量帮助附近农民耕、种、收、运,年作业量达28万亩。
      农业科技助推现代农业   新洋农场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
         2007年,新洋农场以“主攻单产、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为突破口,将5.2万亩被租赁、分散经营管理的土地,重新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坚持“六统一”原则(统一作物布局、统一良种供应、统一生资供应、统一农艺措施、统一作业标准、统一产品销售),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模式化栽培、标准化作业,在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农业航化作业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新洋农场是全国农业标准化起步最早的农场之一,无论是农业标准的制(修)定工作、农业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的建立以及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都居全国领先地位。目前,这个场制定的200多项包含水稻、大麦、小麦等全作物,5.2万亩耕地全面积,种、管、收全过程,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四全”农业生产管理标准,被江苏垦区及至众多垦区大范围推广,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洋农场对农业新技术情有独钟,建有集引进、研究、推广为一体的农科所,每年立研究课题20多项,现有直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20多人。近几年,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7项,省农垦科技进步奖35项。在国家农业部对全国农垦所属的70多个科研所的综合评估,该场农科所列全国农垦第11位、江苏农垦科研所第一位。
        为让新技术快速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新洋农场大力推进科技示范战略,实施了百亩试验地、千亩示范田和万亩展示区的“百、千、万”工程。目前,该场农科所、技术推广站、植保站、农业科,构建起一个科技推广网络和服务体系,达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科技要领直接到人、科技成果直接到田的效果。新洋农场水稻和小麦平均亩产比省内粮食一般水平每亩高200多公斤/年。农场以良种推广和技术推广为主线示范带动周边农村辐射田块140万亩,受益农民20多万人。
        夯实现代农业基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新洋农场以水利化建设为重点,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起排、灌、蓄结合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为发展现代农业竖起了一道抗御自然风险的屏障。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不断完善排涝、灌溉设施,该场累计开挖土方2200万方,建成泵、站、涵、闸、槽设施齐全的高标准水利设施,从而保证了481个条田灌排及时,达到日降200mm暴雨不受涝,百日无雨保灌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是保护水资源。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灌区扩建防渗渠道,开展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使每公顷灌溉用水降到20000立方米左右。
        为改善农田小气候,建场以来,新洋农场坚持不懈地营造农田防护林网,采取种稻洗盐,推行秸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终于把一片脊薄的盐碱滩变成了土壤肥沃的丰产田。目前,农田林网化覆盖率为100%,5.2万亩耕地亩亩成了吨粮田。
        做强现代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是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的集中体现,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新洋农场以工业管理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按照“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生产专业化、农艺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标准,大步向农业现代化迈进,按照市场价值规律和效益原则,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建成了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良种生产繁育基地、肉鸭生产基地、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建立起以禽业公司、米业公司、大华种业新洋分公司、多种经营服务中心为龙头企业,形成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链条。各大龙头企业全部通过了ISO9001、HACCP、ISO14001等国际上通用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认证。新洋农场生产的绿色食品“新洋” 牌大米、“健春”牌食用油因其质量上乘,80%进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大型超市和大宾馆饭店。“银佳”牌皮棉行,行销大江南北。“贵妃” 牌冻鸭、盐水鸭是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的“名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海外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新洋农场年实现工业产值2亿元,销售收入2.2亿元。
        目前,新洋农场年加工大米达到15000余吨,年产稻、麦、棉、杂交油菜等优质种子1500万公斤,年出栏肉鸭180万只,销售冻鸭3500吨,年收购加工新棉10万担。不仅具备了加工转化场内全部农畜产品的水平,还形成了辐射周边农村的能力,通过龙头企业的拉动,加快了农村产业布局调整,初步形成了稻、麦、棉种植和肉鸭养殖等优势产业带。
        新洋农场还“跳出农场办农场”,“走出国门办家场”早巳旗开得胜,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是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合理整合海外农业资源,推行集团化运作模式,使“非洲工程”成为新洋的“品牌工程”,成为江苏农垦的“形象工程”。